文: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刘海燕 策划:王丹 余运西 栾兆琳
在儿科,我们偶尔会看见一些被家属放弃治疗的孩子。
我知道,有时候,那是一种痛苦的无奈的选择。但是,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,即使孩子病情很严重,也不离不弃。
说来也怪,那些依从性很强并且乐观的面对孩子病情发展的家长,他们的孩子,大多恢复得很好,而且许多时候,孩子会比预期的结果要好,甚至发生奇迹。今天,我在门诊遇见了一个来复查的孩子。这个孩子,就是我上面说的那种情况。
这个男孩子叫洋洋,三岁。看着他欢蹦乱跳的样子,我几乎无法想象小家伙就是半年前曾经在抢救间昏迷两周的孩子。我欣喜地对孩子母亲说:“没有想到恢复得这样好!”孩子的母亲喜悦地对我说:“是呀,当初我还想他只要能保住一条命,我就知足了……”
洋洋这个孩子,我记得很清楚。半年前,他因为感染了“病毒性脑炎”住在了我们科,来的时候已经昏迷快一周了。因为在当地医院抽风控制的不好,才转到我们科的。那天,小儿内科黄主任查房,她对家属谈了病情和治疗方案。黄主任说:“孩子病情很危重,花费多不说,即便是挽救了生命,也一定会留下后遗症。”
我猜想,这个家属恐怕又要哭得“稀里哗啦”了吧。没有想到,主任话音刚落,孩子的母亲就说话了,有点东北口音,嗓门很大:“我信任你们大医院,所以才转过来,你们就尽力治吧,需要多少钱,我们就准备多少,我们就是借也要给孩子看病,孩子就交给你们了。主任你放心的去治吧,即使孩子不行了,那是他的命,我也不怪你们!”
没有想到,孩子的母亲能这样说!她的通情达理和爽快,让我感觉心里热乎乎的,也非常感动。我看了一眼身边的黄主任,她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微笑。那微笑里面有自信和坚定。黄主任说:“你放心,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的!”
我不由地多看了几眼孩子的母亲,这样的母亲,让我佩服和感动!
那天晚上,恰好我值班,我看到孩子的母亲在办公室外面徘徊,好像有话想说,我把她请进办公室,问她有什么事情。孩子的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地说:“看到您忙,本不想打扰您。”
“不要紧,这会不忙了,您有什么事情吗?”
“我就想问问,这样的孩子,你们见的多不多?他们恢复的大都怎样了?”
我告诉了她我了解的一些情况,聊了一会儿,孩子的母亲声音忽然低沉下来:“你是不是觉得我有些没心眼,有些人觉得我大大咧咧的,好像什么也不在乎,其实我心里也很难受的......”
“不要这样说,您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母亲。我理解您的感受,说心里话,您的坦诚和坚定让我很感动......我想问您一句话,您有没有想过放弃治疗?”我问道。
“从来没有!”这位妈妈马上回答,“家里的确有人建议我放弃,可是我不愿意。他是我生的,我怎么能放弃呢?我想了,只要他能活过来,即使以后有残疾,我也要养他一辈子。谁叫他是我的孩子呢?”说着说着,孩子的母亲眼里有了泪花,我的鼻子也酸酸的......
后来,经过我们科室的积极治疗,孩子的抽风终于停止了,慢慢的,孩子也苏醒了。可是,孩子不会说话,还伴有一侧肢体的偏瘫。再后来,孩子在我们科进行了康复治疗。最后,孩子偏瘫的肢体有些恢复了,就带药出院了。
没有想到,半年过去了,孩子恢复的比预期要好得多。我了解到,小孩子虽然还不能说话,但可以理解家属说的话,而且可以满地跑了。
“永不言弃”——看着眼前跑跑跳跳的洋洋和他妈妈脸上洋溢的笑容,我的脑海中忽然涌现出这四个字。是呀,只要家长不放弃,或许连上天也会怜悯,让每一个不应该被放弃的孩子重获新生!
人,生而不同。每一个孩子都像一颗种子,有的种子会开出鲜艳的花朵,有的种子会成长为参天大树,有的种子会长成摇曳的小草……无论长成什么,他们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欣欣向荣的劲头。
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,值得我们用心呵护、尊重和坚持!
亲爱的朋友们,今天是世界人口日,我们谨以此文致敬那些坚守生命的人们!
文: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刘海燕
策划:王丹 余运西 栾兆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