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购买医用口罩前还可以登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,对企业的生产信息和批准文号等进行查询。
北京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:口罩能防护病毒,是因病毒会伴随液体飞沫形成小颗粒,附在口罩上。用酒精喷洒口罩表面,酒精挥发时会将里面的水分一起带走后,再使用时,被分离出来的病毒有可能被吸入!
随着疫情持续发展,市场上N95(KN95)、医用外科等防病毒口罩依旧紧俏,不少家庭中的口罩库存即将见底。于是,网络上开始流传将使用过的口罩放到锅里蒸,放进水里煮,放在紫外灯下烤,喷上酒精消毒再晾干等重复利用的“妙方”。
乍一看,这些方法与新型冠状病毒怕高温、怕酒精、怕紫外线的弱点完全相符,确实能将口罩上的病毒杀得“一干二净”。但是贴着“一次性”标签的防病毒口罩真的能够走上使用、消毒、再利用的“无限循环”之路吗?
无论是N95还是医用外科口罩,它们实现“防病毒”的手段都是依靠“过滤层”吸附、阻隔病毒等微颗粒(气溶胶),而过滤层主要由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构成。
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
毫无疑问,无论是“清蒸”还是“水煮”,水的进入会使过滤层中的电荷迅速消失,导致过滤效果大幅下降。同时,聚丙烯熔喷材料纤维非常细,要比头发丝细十几倍,平均只有两个微米左右,不耐高温,温度大于80℃时就会收缩变形,导致结构破坏,防护效果降低。
75%的乙醇能有效灭活病毒,能否将用过的口罩喷上酒精消毒,再晾干重复使用呢?
教育部产业用纺织品工程中心副主任、东华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靳向煜教授回答:表面涂抹、喷上酒精很难起到对医用口罩内部的消毒作用。另一方面,酒精也会破坏口罩外层防水结构,原因是酒精的表面张力和水有很大不同,用酒精处理过的口罩材料对水(血液、唾液)的吸收会增强,这会加速口罩过滤层失效。
真假口罩如何辨别?
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士建议,不一定非要强求N95口罩,医用口罩也适用。口罩不是看它单薄与否,而是看它的标准和适用范围。 “
以比较常见的医用外科口罩为例,首先医用外科口罩共有三层过滤,在购买之前可以确认一下在包装上是否有YY0469-2011的字样。符合YY0469-2011《医用外科口罩》标准的才是我们需要的口罩。
同时,在购买医用口罩前还可以登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,对企业的生产信息和批准文号等进行查询。
此外,看适用范围,口罩一定是用于临床医务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戴,能防止体液飞溅等直接穿透的。
除此之外,对于市民热捧的3M等口罩品牌,重庆市市场监管局也给出了具体的识别方法。
如3M口罩可以通过闻味道、看印刷、看LA标志和QS认证等来识别真假。首先,3M口罩没有任何异味,只有活性炭口罩有淡淡的活性炭的香味,橡胶带都没有味道。其次,3M口罩都是由激光打印的,打印痕迹呈45度斜角,而假货是油墨印刷,往往有油墨不均匀的痕迹。此外,看LA标志和QS认证(不是印刷在盒子上的,那个没有用,是两个小标签),非国产口罩,只要是正规进来的,一定要有LA认证,国产口罩,不管是国内用还是用于出口,都一定要有QS和LA认证。“只有圆点,没有斜纹,一定是假货。”上述人士称。
来源:中国小康网,编辑:谢宗林
